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表明就业市场供小于求,处于不饱和状态。表面看来,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得到了有效缓解,但事实上根据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还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未及时就业,同时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企业“用工荒”与高校“就业难”同时存在的怪象在我院也有所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用工的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一致,造成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学校培养的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2016年底,经济管理学院投资与理财、物流管理专业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自2017年始,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推动落实学徒制试点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取得了系列阶段性成果,其中,对于推动学生高水平就业的作用也尤为明显。
经济管理学院与吉林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已有近10年的历史,2017年,借助校企合作基础,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分布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育人条件,双方商定分为若干个项目组推进现代学徒制班的工作开展。经过反复磋商,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依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分别制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2017年10月校企共建校园快递服务工作站,成立了工作站项目组。
在试点工作过程中,经济管理学院十分注重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开展教学工作,与企业建立了有效沟通机制,企业提供了各岗位用人标准,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了教学计划、设置了课程体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以此为依据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在此基础上进入工作岗位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岗位技能。在学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构建了符合学徒制班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
校园快递服务工作站面向学校师生开展各家快递公司快件的揽收、投递业务及市场开发工作。通过工作、学习,学生熟悉了快递业务的工作流程,掌握了揽投业务的各项岗位技能,能够制订市场开发方案并有效开展业务推广工作。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在学校课堂难以学到的实践技能。在从事企业真实岗位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加强并明显提升。较高的职业素养、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具备了较强的优势。
工作站站长代长琪在学徒班工作岗位的表现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为避免人才流失,企业管理人员及师傅多次做动员工作,力劝其留在本企业。代长琪毕业后即进入长春市邮政公司商企部工作,免试用期直接享受正式员工薪资待遇,并作为储备干部培养。工作站项目组学员杨立娟直接进入长春市邮政公司欧亚卖场商圈开发团队,也是正式上岗。实践表明,学员通过学徒制班学习,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明显高于其他在校生,企业也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认定其已达到了企业用人标准。
经过近两年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践,经济管理学院充分认识到,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徒期间,学会和掌握就业本领,为就业提供技术、技能支撑,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把学生就业后的培训前移,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做到专业与行业对接、培训与岗位对接,真正为企业提供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可发展的有用之才,从而实现学生的高水平就业。
撰稿人:宋晖
核稿人:梁凯膺
经济管理学院
2018.5.24